巷口,几间居民房改建的门面房,最不显眼的是强哥理发店,招牌都没有,两扇玻璃推拉门上涂着“强哥理发”几个字,充当是标识。店内面积不大,有很多老物件,突出的是有一把五六十年代常见的硬座转椅,脚踏板印着“上海制造”。
强哥年纪不大,一米七的个头,脑顶留着一小撮短发,长年戴着口罩。据他说,这是防头发丝吸入鼻腔及肺,理发师傅年纪大往往因肺部疾病而备受折磨。强哥理发手艺是祖传的,手艺不差,生意红火,却收入不高。光临强哥理发店的顾客,大多是附近巷里乡亲、邻居街坊,而那些风流倜傥的帅哥,穿装入时的美女,连影子也不见。
强哥理发价格每次15元,保持长期不变,过年期间才会涨到20元,可比起周边理发店算是最低,是良心价。理发价格虽然低,但是强哥不会因此而马虎了事,剪、洗、吹等该有的动作一个不少。强哥每天开门营业,精神满满,脚不沾地地从早九点开店忙到晚十点打烊,不变的是必戴口罩。问强哥怎么精神一直这么好,他总是微微一笑,眯着眼睛说:“我天天喝着三七粉,云南正宗的三七,三十头的,气血通顺,身体好着呢!”
一日上午,社区主任钱大妈在洗完头并扫码付款后,慢条斯理地对强哥说:“社区准备组织一帮理发师傅,到养老院帮助老人们理理发,让大家清爽些。”强哥不言语,不接腔。
钱大妈有些急:“小强,大伙说你手艺好、心又细,你抽空参加一下吧,就是后天上午到社区院中集中,半天时间。这是做功德、做好事呀!”
强哥头摇得似拨浪鼓:“不行、不行!大妈,我的情况你是知道的,我上有老、下有小,又没领低保。一家老小都指望着我这店里生意呢!”钱大妈没待听完,就扭头走了。
下午,全年无休强哥理发店却关店大吉,大家心理很狐疑,几拨顾客到店门前怔住,又不得打道回府。而一位须发皆白的干瘦老头,却不肯走,猛拍着卷闸门,一个劲地大喊:“小强,你哪里去了?赶紧出来,我要剃头啊!”大伙纷纷从窗户探出头,有的人远远地走过来,钱大妈也听闻过来,拦住老头,一看认识,原来是以前住在旁边的街坊张大爷,快八十岁了。
钱大妈说:“我上午还见到小强在营业呢!下午就关门,该不会因为让他到养老院免费理发,生我的气吧。”
张大爷皱了皱眉:“小强这孩子实诚,我的头由他剃快二十年了,没哪次是三刨二刮马虎了事的。”
钱大妈说:“那你赶紧回去,要不下次再来,要不再找找其他店。”
张大爷看了钱大妈一眼:“不成!我的头发都是小强帮剃的。我来一趟很不容易,坐公交也得一个小时,就帮我找找他吧。”
钱大妈还在为上午的事呕着气,当看到张大爷急切的眼神,不由得拨起强哥的手机号,可是那头半天也没人接手机。
钱大妈瞥了一眼,见张大爷不松口,只得又拨打,仍旧没人紧。“唉!没人接,我没招了!”钱大妈对着张大爷说。
张大爷一脸恳切说:“再试试吧。”
钱大妈第三次拨号,响了好长一阵子,总算接通了。
手机那边停了好一阵子,才传来微弱的声音:“钱主任,我突然得了急性阑尾炎,现在旁边医院打吊针,全身一点劲都没有!后天活动我实在去不了。”
钱大妈忙说:“不,不是找你说这个事!张大爷大老远找你剃头,在这里不走,你身体不舒服,跟他言语一句,让他赶紧回家。他这么大年纪,不能在外边久待。”
张大爷嗫嚅着,想抢过手机说话。手机那边传来细轻而坚定的声音:”我吊针还有几分钟就打完,我一拔针就过来,稍等一下。“随后就挂断了。
过了一会儿,强哥出现了巷口,耷拉着脑袋,手撑一个木棍,一步一歇走过来。
钱大妈看见强哥依然戴着口罩,再看了看张大爷,他拉渣的头发下两颗混沌的眼睛早已是热泪盈眶。
(作者笔名:敬慎怠)
02-27 来源:阿里教育网
04-02 来源:文旅新闻网
02-27 来源:网络
02-02 来源:中华企业在线
02-27 来源:阿里教育网
02-27 来源:阿里教育网
02-27 来源:阿里教育网
02-28 来源:阿里教育网
02-27 来源:阿里教育网
02-27 来源:阿里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