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杭建“乱中取形”意在似与不似之间—国画创新之管见

\

郭杭建先生创作的作品《东岸归渔》参加加拿大温哥华“猴年本地名家书画展

“艺术发展必须不断的创新和超越”,这对因循守旧、摹古成风的中国画坛尤其重要。怎样才能突出藩篱?何处才能另劈溪径?长期以来,这些难分难合、难左难右的问题几乎困挠着每一个有抱负、有追求的“未来艺术家”们,其中,无数的智者在对传统画论实质的理解和不断挑战中,实践着承前启后的超越性尝试,随之也引伸出许多有益的讨论。

\

郭杭建先生创作的大运河题材相关作品,《大河上下》(局部) 。

参加由中华文化研究院(加拿大)在温哥华中华文化中心举办的“第五届中华诗书画大展”入展并获得铜奖。作品刊载于获奖作品专集。原作由加拿大中华文化研究院收藏。

\

郭杭建先生创作刊载于期刊“大江东去”中的国画作品之一

\

郭杭建先生创作刊载于期刊“大江东去”中的国画作品之一

我们始终认为;“艺术版块中,创新者所具备的反叛意识首先是艺术生命得以向前推进的基本动力”,走进传统是为了透彻地理解传统;反出传统则是为了不被传统所淹没;道理看起来似乎十分简单,但是,从思维意识上和艺术实践中真正能够具备独特的学术视野而不受制于成法、自由大胆地吸收、柔和一切外来文化的精髓,不断演进,为我所用,便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

郭杭建先生创作并刊载于期刊“大江东去”中的国画作品之一

\

郭杭建先生创作国画作品

通过不断的实践,我们体会到,从事艺术创新不能缺少生活的历炼和技法的突破。仅仅热衷于骨法用笔、皱擦点染,便仍然是停留在墨守陈规之中,纵然能挥洒的满纸生风,充其量也只能是一个技法娴熟的画师而己。

年逾五旬之后,创新意识渐强。

丁亥年中期,闲居加国温市,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思考环境,得以对国画创新的方向展开纵深的探索,尤其对文同的“胸有成竹”和苏轼的“诗画一律”等重要理论竞生发出反向的见解。由此,每欲起笔,必有所图,或印证想法、或推敲笔墨; 否则,不画也罢。其间,有多幅探索型作品,似得笔墨技法与意念交融之功,面目全非、一扫旧习。

\

郭杭建先生创作并刊载于期刊“大江东去”中的国画作品

《长滩向晚心在桃源》

正如肖峰先生所评;“纵观杭建绘画历程,初由名师点授入门,复以自悟生发胜出,所见列作笔墨简谈、意态冲和、不泛生趣,章构虽显萧散却得简淡含虚之韵,血脉不南不北,却也暗合方家法度、且能自出机杼,书卷之气盎然。

\

郭杭建先生创作的高隐题材作品《局冷棋枯英雄谁在》

\

郭杭建先生创作的高隐题材作品《寒夜访友》

\

郭杭建先生创作的国画作品《暮笛唱晚》

\

郭杭建先生创作的高隐题材作品《秋林晚烟》

及至中年,阅历渐宽,似有所悟,不屑平庸,则一洗松灵疏朗之气,体势趋于恢宏。自创“枯柴缠索”之皴,状如屈铁盘丝、乱草粗麻、野逸荒率、层层堆积,正所谓;枯柴破网、乱中取形,竟在似与不似之间。”

郭杭建草于“古风堂”南窗灯下


相关推荐
新闻聚焦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返回列表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