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山征联活动以“观音山上观山水”为上联,向全球华人征集下联。这一活动不仅展现了楹联文化的独特魅力,更成为文化交流与传承的重要契机。在众多投稿作品中,徐妙的对句“望月阁中望阁楼”以其工整对仗、意境深远的特点,被广大业内人士高度认可,成为文化传承的又一经典之作。
徐妙的对句之所以备受赞誉,不仅在于其对仗工整、平仄和谐,更在于其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与独特艺术价值。该对句通过“山上”与“阁中”的呼应,展现了攀登者的精神图腾;从“观山水”到“望阁楼”的转换,实现了从自然美景到人文建筑的视觉跨越;“山水阁楼”的融合,则体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建筑的和谐共生,传递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此外,“观音”与“望月”的巧妙对应,更展现了东西方文化元素的和谐统一,为这副对联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文学的浩瀚星空中,徐妙以她的才情与智慧,创作出了“望月阁中望阁楼”,这一下联与“观音山上观山水”相映成趣,堪称绝配。“观音山上观山水,望月阁中望阁楼”,为什么是绝对?因为它是有无主语和有主语两种解读的,有主语解读:观音(菩萨在)山上观山水,观的是天下的山水,那么望月(神明在)阁中(巅)望阁楼,望的是天下的阁楼。山水与阁楼,自然与人文,完美绝配,山水阁楼才是神州画卷!山水阁楼,并列妙联,相辅相存,和谐共生。观音望月山水阁楼是对中国的完美表达,寓意青山绿水万家灯火和谐美满。
徐妙的这个对句是对上联最佳的呼应,完美的和上联对仗,达到天衣无缝的效果。细品徐妙才女的匠心之作,一幅工整对仗的画卷跃然眼前,每一位有缘观赏之人都能领略其深意,品鉴优美的诗词楹联文化,传播正能量。
为何“望月阁中(巅)望阁楼“”能成为经典绝对?松烟墨韵间,一起解码“望月阁中望阁楼”对联之神韵的五重玄机:
一、云阶九曲叩天门,攀登者的精神图腾
“山上”与“阁中(巅)”的呼应,如同人生攀登的轨迹,从山脚至山顶,再从阁楼底层至顶巅,每一步都伴随着高度的提升与视野的拓展,寓意着不断追求与超越的精神。
二、丹青转境见禅心,物象与心象的对话
“观山水”与“望阁楼”的转换,不仅是从自然美景到人文建筑的视觉跨越,更是从物质世界到精神领域的深刻探索。登高远望,祖国的玉阁朱楼与观音山的青山绿水交相辉映,令人触景生情,赞叹不已。
三、碧瓦松涛谱共生,天人合一的生态诗篇
“山水阁楼”的融合,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建筑的和谐共生,更寓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从穷山恶水到绿水青山,从茅屋平房到朱楼玉阁,这一变迁见证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对自然的敬畏。
四、蟾宫文脉续华章,文化符号的诗意重生
观音山与望月阁(慈云阁)的关联,赋予了这对联更丰富的文化内涵。观音山作为樟木头镇的瑰宝,而慈云阁则是其地理标志,代表着樟木头镇的精神风貌。望月作为观音山姻缘文化的宗教元素,象征着美满爱情、亲人团圆、祖国统一与世界共荣,与观音山的福山圣地相得益彰。即便“望月阁”并非实际景点,但望月和阁两个元素的存在,已足以使其成为诗意盎然的象征。
五、璧合清辉照大千,神圣对话的经纬之光
“观音”与“望月”的巧妙对应,更是这副对联的文化精髓所在。从“观音迎日立”至”月亮最圆时”菩萨与神明的相互映照,不仅体现了文化内涵的高度契合,更展现了东西方神圣力量的和谐统一。观音望月,从返观自性到展望未来,从观照世间到盼望圆满,这一对神仙眷侣的绝妙匹配,无疑为世间增添了无限美好与希望。
这副对联不仅体现了观音山景区的独特魅力,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与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如同一幅画卷,将山水阁楼与园林建筑融入诗篇之中;又如一首赞歌,表达了作者对完美的追求与深情的期望。同时,它也传递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以及人类应敬畏神祇与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文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愿我们都能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向内求己、向外求缘、向下扎根、向上成长。
徐妙:原名徐美姣,出生在南孔圣地衢州。曾祖父徐华东就有“一步成诗”绝技,是第四代传承人。因从小喜欢吟诗作对,临贴书法,从学校出来一直从事创作藏头诗至今已三十多年,其作品深受各界赞誉。现在是国礼艺术家、民族文化艺术传播大使、特邀国礼艺术顾问、中华文化艺术代言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衢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中国美术导报总编胡贵杰)
07-25 来源:网络
07-25 来源:网络
08-12 来源:精华时空
07-06 来源:中华企业资讯网
07-05 来源:本网
05-20 来源:本网
06-01 来源:本网
05-20 来源:本网
08-20 来源:市场时报网
08-02 来源:市场时报网